查看原文
其他

读者来信:“我不想成为父亲那样的人,​愿我能勇敢、温柔面对自己的匮乏和不足” | 男性怎么能行

邱雨薇Molly 爱勇不息CouragetoBecome
2024-10-01


本周“男性怎么能行”这个栏目跟大家分享昨天收到的一位男性读者的留言。首先感谢他愿意勇敢地把自己的经历分享给更多的伙伴,其次他真诚的分享也给了我力量和动力。


每当聊到男性的问题,我经常收到伙伴们的留言,诸如:“爱男人就会变得不幸”、“男人不值得同情”、“他们不会变的,没用的”等等的话。我理解大家背后的无力感,我也曾是一个厌男情绪很高涨的人。


不过,久而久之我就变成了一个“精神男人”,把性别结构的不公完全个体化,无法忍受脆弱的表达。虽然嘴上批判着父权制,但是却变相地成为了父权制逻辑的代言人。


于是,我开始觉察和反思内在的偏见,跟一个个具体的男性交流,去深入理解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挣扎和挑战。


我发现男性的改变是可能的,但是需要更多的支持。这个支持不是纵容,允许男性继续逃避自身的责任,而是鼓励更多的男性建立属于自己的支持系统,允许脆弱被表达,承担自身疗愈的责任,建立更积极稳固的价值感。


男性的改变就如你我的改变一样,是一段漫长的、持续性的过程,由一个个微小、正向、反复的坚持所组成。


可能他们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强大”,成长速度也没有那么“快”,但是考虑到男性很难打破理想化的自我(自恋),每一次有意愿面对真实的自己,都值得被看到。


以下是这位伙伴的分享:


亲爱的雨薇,非常感谢您最新的那期播客,我在今天早上上班通勤的路上听了。广州地铁的早高峰总是非常的拥挤,但人潮汹涌里听着播客能与自己独处一阵,也是一段很难得的时光。


当我听到您在播客里提到来访者说的那句:“我是害怕失去父亲”时,突然有种想哭的感觉,与那位来访者,也与小时候的自己。


人群拥挤之中,我见到了小时候的自己,我低下了头,用帽檐遮住脸,不像被人看到自己泛着泪光的眼睛。


我的父亲和那位来访者的父亲很相似,在我小的时候对于很多很小的事都会有很严格的要求,比如洗脸。他对我实行的一直是挫折教育,为了严苛而严苛,是的,“严苛”,这是他的原话。


印象里,从小到大,我几乎没有听到过他直接对我表达的肯定,甚至在我22岁的年纪,他提到我让他骄傲的事的时候,来来回回依然是十多年前的那些小事,那个邻居口中的“我”。


我们几乎没情感上的深度交谈。童年回忆里,父亲给我的印象更多的是恐惧。他会在每个醉酒的夜晚敲响我的房门,跟我说很多醉话,那时的我只是个孩子,我很害怕,也很无助。


我是这个重男轻女的家庭里唯一的男孩,或许当下更多的视角聚焦于重男轻女家庭中“女孩”的境况,但其实,这样的家庭中,男孩也背负着更多原本不应他背负的东西。


今年因为学业的安排,我gap了一个学期,在广州实习,住在家里。在这个过程中我不得不再次直面我的原生家庭课题,不出意料的被trigger,不出意料的歇斯底里。


自我疗愈这条路确实不容易,一次又一次地直面创伤,直面过去的自己。


记得曾经看过的一本书关于“哀悼”的描述:“哀悼的过程就像剥洋葱,需要一层一层拨掉,直到内心。”


我很害怕自己会成为父亲那样的人,把类似的相处模式带到我的家庭里,或者在其他关系中扮演类似于我父亲这样的角色,我看到了我父亲原生家庭给他带来的创伤、社会性别角色对他的建构以及他个人在自我议题上的不作为和课题转移。


自我疗愈是一条很长的路,写到这里我想起了我前一位咨询师在咨询结束时给我的信上写的:“抱抱自己内在的小宝”,想起您说到的“合理期待”,想起让自己满足自己的需求。愿我能勇敢、温柔面对自己的匮乏和不足,继续勇敢、温柔地探索这个世界和自己。


一些听完播客之后的感想,谢谢。




<END>
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社群信息
加入Couragers大家庭
👇


群里不定期有各种互动和活动
也可与创始人对话和获得支持
一起在自我成长的路上不孤单


精选内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爱勇不息CouragetoBecome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